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美丽蝶变 小城镇大文章——十八大以来福泉市小城镇建设纪实

福泉市人民 办公室  2017-10-18 08:56

[摘要] 十八大以来,福泉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棚改带动城乡统筹,以改革为突破,以问题为倒逼,按照“两核驱动、沿轴集聚、一轴五区、点轴式发展”城镇结构体系,科学规划了 区、 镇、一般乡镇的三级“金字塔”发展模式。

十八大以来,福泉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棚改带动城乡统筹,以改革为突破,以问题为倒逼,按照“两核驱动、沿轴集聚、一轴五区、点轴式发展”城镇结构体系,科学规划了 区、 镇、一般乡镇的三级“金字塔”发展模式。以牛场、龙昌为次 ,道坪、陆坪、凤山为区域 ,定功能、抓项目、带产业,全市小城镇“8+1”项目覆盖率达86.25%,小城镇综合承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目前,福泉市城镇化率已达55.26%。通过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移民安置,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拓展了城区空间、路网建设、公园建设、景区建设,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群策群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摸索出了许多好的典型经验。

小地方蕴藏大文化

文化是小城镇的生命和灵魂,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内核、实力和形象;小城镇则是地域独特文化的凝结和深厚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福泉市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 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把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生产、社会活动与休闲、文化、非遗传承、自然环境保护融为一体。

十八大以来,牛场镇抓住 区划调整的契机,充分利用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利好政策,整合人力和财力,狠抓小城镇建设,先后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编),确立“东保、西改、北限、南进”的城镇建设思路,通过“改旧城、建新城、扩新区”,将牛场建设成为在福泉和瓮安之间崛起的第三座新城。

牛场镇境内拥有著名的“一朝三翰林”、“堵浒翰林文化”和“阔龙水花灯文化”资源,堵浒翰林文化与遵义沙滩文化,被史学家们誉为贵州高原上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阔龙水花灯文化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曾荣获、省、州、市各类奖项20余项,被列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之这里自古商贾云集,随着瓮马高速和瓮马铁路的开通,区位 更加显现,拥有文化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牛场小城镇繁荣发展的内在 和软实力,为此,牛场镇充分挖掘和扩展当地的商贸文化,并融入“堵浒翰林文化”和“阔龙水花灯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商贸文化小镇,近年来,全镇总计 44280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

随着牛场镇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不断深入,道路拓宽、街道绿化、供排水、通讯、照明等设施配套齐全,农贸市场、建材市场、蔬菜市场、小吃夜市等四大市场基本形成,医院和 布局更加合理,带来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为商贸流通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牛场镇先后荣获“重点镇”、“贵州省十大影响力乡镇”、“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省文明村镇”、“黔南州经济强镇”等荣誉称号。

小整治改善大环境

小城镇是一个城市的“浓缩版”、农村的“放大版”,如果一不小心沾染上了城市与农村的各种“疾病”,如路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的“集镇病”;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广告乱贴的“农村病”;还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小城镇将失了美丽,少了味道。因此,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提升,更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改善小城镇环境,联动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转型,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是小城镇建设的必然要求。

环境综合整治,是小城镇转型升级的倒逼之手。十八大以来,凤山镇坚持“管建并举”的方针,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充分发挥卫生保洁员作用,坚持一日一清扫,全天保洁,并形成制度;居住在集镇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商户、居民实行“门前三包”签订责任书;对向河道、街道等公共场所倾倒垃圾、污水或其他污物进行查处。扎实深入开展“多彩贵州·幸福福泉·文明行动”活动,进一步规范车辆停放,划定摩托车、面包车停放点,杜绝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整治违规违章建设的各类棚栏及其他影响整洁美观的建筑物,规范户外广告、标志牌等。出台监督处罚制度,对路灯、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维护。通过综合治理,凤山古镇“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得到加强。2016年,凤山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竹王城村被授予“省级卫生村”荣誉称号。

同时,凤山镇还免费给镇区居民发放花盆,积极引导大家养花添绿,进一步美化镇区环境,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在金凤村菜园组,凤山镇总投入约60万元用于寨门、广场、主次干道绿化美化、文化植入及农户庭院改造,大大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满了各类鲜花,路也宽了、靓了,当地百姓时常自豪地说:这就是福泉的“后花园”,俨然一处世外桃源;为进一步扩大绿化范围,提高绿化品味,凤山镇还在福泉通往凤山的306省道上,沿途栽满了格桑花和竹子,使得这条道路一片生机盎然,满满的田园风光。

金山街道岔河村的老山寨组也不甘落后,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制,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的原则,开展改革试点工作。老山寨的32户群众写下承诺书、摁下红手印、立下军令状:“占地免费让、占房主动拆、投劳集体上、 按例出”的“四承诺”,每家每户主动交了1500元总计48000元的“保证金”,启动老山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全寨群众都参与其中,主动投工投劳,文化休闲广场的绿化树都是群众从上坡上一棵棵移栽而来,农户的庭院整治也是群众自己动手。如今,老山寨已完成了休闲文化广场、停车场、油路铺设、生活污水处理、庭院整治等工作。同时将村寨公共部分的卫生保洁、殡葬改革、规范农村酒席、规范农村建房写进组规民约,真正实现了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美丽乡村转变”。

小细节彰显大特色

特色与内涵是小城镇的灵魂,而保护历史风貌就是彰显特色、丰富内涵的重要抓手。福泉市凤山镇通过维修加固、改造利用等方式加强对历史遗存、老建筑的保护挖掘,对老街、老民居、老院落和老厂房等进行有机更新,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有底蕴的文化节点、有内涵的院落、有记忆的街巷、有故事的小镇,展示出了浓郁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

近年来,凤山镇围绕“千年古镇·杨老古驿”的文化底蕴,明确打造“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精、小而特、小而强”的古镇定位,坚持“不求其大,但求其优”、“不求其 ,但求其特”的原则,着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目前“特色古镇、宜居古镇、生态古镇、魅力古镇”日益凸显。凤山镇是福泉 早宣布解放的地方,也是商业文化历史底蕴浓厚之地,全镇古遗址达30余处。历史文化就是发展 ,风山镇将“春秋时期古且兰国夜郎都邑——竹王城,杨老驿站”历史文化、休闲文化、民族风情融入到城镇化建设当中,提出“打造古镇”的总体发展定位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功能定位。

十八大以来福泉市小城镇建设纪实

小改变换来大幸福

福泉市牢牢把握城乡发展的历史机遇、战略机遇、政策机遇,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规划”的要求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十八大以来,福泉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共14092套:货币安置6320套,实物安置4356套,综合整治3416户。其中在金山办事处辖区内实施棚户区改造共9024户:货币安置5344户,实物安置3680户,改造面积近90万平方米,拉动棚改资金投入26.8亿,打造了全新福泉。

十八大以来福泉市小城镇建设纪实

棚改工作中,福泉围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主导、市场参与,突出重点、成片改造”的工作思路,在南门 、花牌坊 、洋桥 等关键点率先启动,先后开展调查摸底,房屋评估,集中拆除等工作,解决了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践行了棚改引领城建,棚改推进城建的指导思想。南门 、花牌坊 、洋桥 等棚改实施 让福泉棚户区群众从低矮破旧,潮湿阴暗的居住环境中走进了另一片崭新的天地,福泉市把棚改拆迁腾出的土地,建设古城文化旅游景区,为全市人民带来全新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极大的促进了福泉老城区城市功能优化升级。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中“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讲话精神,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原则,福泉市创新工作思路,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十八大以来,福泉市共搬迁2683户11385人,规划项目11个,总 6.8752亿元。

“灯要亮、路要平,房要高、树要绿,花要茂、草要盛,人要多、财要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活在镇区的群众每天都能感受到福泉正悄然发生的变化……

延伸阅读:

黔南州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

都匀市毛尖镇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启动

都匀市举行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骄傲!都匀马鞍山的三年巨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