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水绿山青现“金银”——贵定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黔南日报  2015-08-27 10:41

[摘要] 从荒山到青山,从单一茶叶种植到“茶旅”一体化,从闲置的乡村美景到火热的乡村旅游,从稀疏的林场到浩瀚的林海……四年间,贵定县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从荒山到青山,从单一茶叶种植到“茶旅”一体化,从闲置的乡村美景到火热的乡村旅游,从稀疏的林场到浩瀚的林海……四年间,贵定县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到贵定甘溪林场实地考察,提出了“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

不忘总书记的嘱托!4年来,贵定县从重经济增长轻生态保护,转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从生态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为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行政手段保护生态,探索出一条生态与发展共生共赢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

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贵定县30多万干部群众无法忘记,曾经为重经济、轻生态而付出的极大代价。

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之下,贵定似乎尝到一些甜头:发展水泥、铁合金、化工等高能耗企业,纳税在全州一度跃居前三甲。

然而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四年前,全县喀斯特区域石漠化(含潜在石漠化)面积共902.63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55.34%;境内多条河流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森林面积锐减,酸雨雾霾严重;生态文明城市考核曾位列全省倒数……生态环境全面亮起红灯。

生态环境的破坏,老百姓有切肤之痛。“当时,随着环境的恶化,很多本地人觉得贵定已经不适合居住,纷纷外迁龙里、都匀等地。”回想四年前,贵定百姓记忆深刻。

“再不保护生态环境,那不是要断了子孙后代的路吗?不但老百姓不同意,我们广大干部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贵定一些干部回忆说。

贵定县将何去何从?

2011年5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到贵定县甘溪林场实地考察生态建设保护情况,提出 “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这,为贵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贵定按照“县城宜居、昌明宜业、云雾宜农、盘江沿山宜游”的科学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对原有工业,“十二五”以来贵定累计淘汰恒赢纸业有限公司、通达纸业有限公司等铁合金、造纸、水泥落后产能企业10多个,化解落后产能12.12万吨,淘汰项目涉及投资近18亿元。

不仅如此,贵定还拒绝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进驻。截至目前,全县婉拒10多家100多亿元的高污染投资,而今新工业园区所引进的100多家企业,全都是低污染甚至是零污染。对于前景较好的一批存量企业,政府整合资金、协调银行贷款进行技改,贵定海螺盘江水泥公司等一批大中企业改头换面,变成了全省的环保企业。

在淘汰和关闭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强化对国土生态空间的保护,以国家及省的制度约束来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将生态文明保护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考量,积极申报甘溪森林公园和摆龙河湿地公园建设。2014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贵定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甘溪林场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置为森林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夏末秋初的一天下午,贵定县云雾镇营上村村民方万华一边娴熟地给游客展示茶艺,一边给游客讲述“云雾贡茶”的历史故事。

营上村有460多户2000多人。该村以茶叶生产为主,目前已成立拥有200多个会员,集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科研为一体的茶叶协会。方万华是村里的种茶大户,有一千多亩茶叶园,通过种茶、加工、茶园旅游,实现“茶旅互动”,年收入超过50万元。“现在我们真正明白了绿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银山啊。”方万华高兴地说。

靠茶叶致富的不仅方万华一家——如今贵定县已种植茶叶面积13.54万亩,实现年总产值5.16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527元。

“茶旅互动”是云雾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依托当地自然生态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子。云雾山上,传统茶叶生产小作坊逐渐被“公司+农户”集种植、深加工、包装营销于一体规模化生产取代。

福建老板练建文,被云雾山美景和贵定云雾茶吸引,带着妻子在山上建起了贵州南部红茶有限公司,带动120户村民入股开发红茶,公司实现年利润500万元。随着茶产业规模的扩大,加上“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的千年古贡茶文化,全镇茶旅一体化初见成效,并带动大鲵、刺梨、酥李等特色种养殖业及精深加工蓬勃发展。

如今,在贵定县这片土地上,依托自然生态发展旅游和经济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沿山镇星溪村,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杭州华龄集团投资建设智能养老实验基地——“华龄向阳城”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沿山镇依托的盘江镇国家AAAA级“金海雪山”景区,延伸开发沿山镇马坝、高晓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旅游景点,并以独龙河水资源为纽带,科学规划马坝、高晓寨5000余亩农田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万亩山地资源发展刺梨产业。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发现,星溪村群众已经在修建农家乐、旅游客栈等,为即将到来的乡村旅游热做好准备。

在甘溪林场,林农由过去悄悄砍树补贴家用,转变为主动种树、护树。该林场以前实行差额拨款,职工每月工资才800元;如今,县里加大林场建设投入,职工每月可领到4000元。不少林场职工还种植风景树、花卉,也能得到一笔收入,大家越干越有奔头。

昔日的荒山,如今披上了绿装;昔日单一种植茶叶,如今发展成为“茶旅”一体化;昔日无人问津的乡村美景,如今发展成为了游人如织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昔日的林场,如今即将成为森林旅游胜地……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实践,贵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

制度先行“保驾”生态文明

四年来,贵定从“生态红灯”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48.9%,提高到2014年的53.2%;2014年,全县地区内生产总值达到61.5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518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210元。

贵定县副县长董永松介绍,贵定生态文明建设系列经验做法,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几乎每年都会有海南、广东、四川、重庆等地区的政府机构、财团或个人前来学习取经;哥伦比亚执政联盟连续三年来到贵定县考察,对贵定县将农耕文化、自然禀赋进行保护、包装、升级后发展旅游的做法非常感兴趣,称这对哥伦比亚发展旅游业具有很好启示和借鉴价值。

“贵定县实现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双赢的背后,是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制度在支撑和保障。”董永松告诉记者,生态文明建设重在法制、重在制度建设,贵定县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起生态红线的观念,任何组织、任何个人不能触碰、不得突破。

董永松称,贵定县由“四大班子”组成顶层决策机制,不定期举行生态文明建设通气会;建立多方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制定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建立生态优先的权衡机制,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冲突时,坚持生态环保的优先地位;建立 “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让经济发展服从于生态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对贵定生态建设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许峰认为,贵定县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县的顶层设计予以提出并严格执行,并将生态优势积极转化为发展优势”。

“贵定县从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定位,并一步一个脚印、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下去,真正贯彻落实了‘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许峰说,这充分启示省内外其他县域: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只有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推动二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